公租房「先租后售」的模式能否真正让低收入人群拥有住房?这个政策有哪些哪些风险?

“先租后售”模式来源于这样一种观点——福利的普适度不够大所以造成寻租机会,如果普适程度足够,保障房不足以成为投资品,自然也就无利可套。但是要让保障房普适,势必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所以有人提出了“先租后售”的公租房模式,以既能扩大福利的范围,又可以避免过大的财政支出。 但这一模式能否真正保障公平,让“居者有其屋”?应该采用怎样的手段阻止投机者和社会关系者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套利?

Q房网用户
更新于2016-01-08
3
1,94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首先要弄清楚“公租房”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满足暂时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要,它是短暂性的保障,在当今流动人口增多的情况下,为保障非本地户口居民的基本住房需要。公租房是弥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空缺,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基本思路是“人人有房住”,公租房目前只在北京市等极少特大城市有实验性开展,因此,提出“公租房”先租后售的方法在现阶段并不能解决拥有住房的问题,但也不能否定这种模式在未来可能的积极作用。
2016-01-08 14:50
0
热心网友
公租房只租不售的话,沒人会搬走。搬进去容易出来难。会造成几年后沒人能再租到房。开着奔弛宝马的,也会抢着租几百元的廉租房。举个例子。腾讯的老板是首富,前几年被爆光拿着深圳市的住房补贴。人都会占便宜。
2016-01-08 14:57
0
热心网友
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实行的这种市场经济下,有两个特点是显著的:一个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包括城乡之间的流动和城际之间的流动;一个是有一部分人或者说相当大一部分人,是买不起房子的,或者是花光几代人的积蓄,再透支未来收入,才能买房。还有一个特征是,国家及各有关方面下发了难以胜数的文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要调控高企的房价的,结果是越调越高,高到令人咋舌。诸如保障房建设用地要在住房建设用地的70%以上、土地出让金的10%要用于保障房等等,听起来迷人,结果对于那些渴盼有房的人还是买不起房,所有的调控,其作用似乎都消失了。早在1995年就开始实施的国家安居工程,到2011年又再次下文强调要加以实施的,就包括有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从租价说,就是廉租房)等。结果不仅是数量远远不够,已建的,由于配套、地段、建设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还有许多没人愿住,愿住的,又成为寻租的空间,屡有媒体曝光,而被曝光的,恐怕仅是冰山一角。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先租后售,也反对所谓经济适用房五年后可上市交易的作法。从多年的实践看,我甚至认为干脆就应该取消经济适用房。整个住房的大格局,基本上应当是公租房加商品房,从而最大限度压缩寻租空间。按照这一设想,可以将那些复杂到谁也难弄清的政策,化为简单,人人都能理解明白。将土地出让金的一部分、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贷款的一部分,用于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主要供给进城的农民工、毕业的大学生、城市困难群体。面积就按现在有关文件规定为40平米,有卫生间,租期一定一年到几年甚至若干年。这几大群体,需要租房的,是一个流量中的存量。假设在方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每平方建设成本2000元,每套房按8万元投资算,建3000万套出租房,总投资是2.4万亿,分五年建设,每年是4000多亿,而且是分摊到各地,相比于其他一些方面,一年动辄就是几千亿的投资来说,这点投资并不难。3000万个家庭租住,每个家庭按3个多人算(合租也行,不超过3人),就是1亿人的居住问题。 如果觉得还不够,在下一个五年,还可以接着来。这部分出租性的房屋,应当永久性地成为公产,不得出售。应当有较好的地段,以利于居住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租住者一旦收入上去了,流动了,购商品房了,即取消租房资格。低租金,视不同城市的收入水平,例如数百或者到1000元的月租金,用于物管和房屋维修。租房存量不变,原租者走了,新来者租,原租者状况未改善,继续租。具体的政策,当然还可以细化,不多说。当作大量的人去租这部分房屋后,就可能会极大地压抑房价,让那些炒房者一时炒不出去用高价出租来补的人断了炒房的念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听起来似乎是为百姓办实事,实际上一先租后售或者经济适用房五年后上市,在房价越来越高的今天,变成了地方上捞钱的一个手段,还为寻租者创造了巨大的食利空间,是既想立牌坊又要当婊子式的沦落。而且按照现在这种做法,不断建,不断消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不知要到哪一年才能建完。先例也是有的,例如,香港的公租房,就解决了三分之一的香港人居住,私人永久性房屋,只占51.8%。见:香港公租房_百度文库。有消息说,仅在十一五期间的五年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就达7万多亿。这是一笔诱人的庞大收入,承担了折迁补偿、市政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开支,被称为二财政。于是从2011年起,又有新规定了,土地出让金的10%,要用作教育资金,还要有10%,要用作水利建设资金,而这些,最终都要由购房者来付账,怎能不房价高企?而究竟是不是拿出来了,拿了多少,事关千家万户,是最该年年公布却未见公布的事。的房地产是一个迷宫,密集的政策出台,专家学者的讨论,莫衷一是,甚至还有打赌房价起落的。而房地产对经济的绑架,累积的风险也是令人担忧的。经历了这么些年,总也弄不明白,就因为是在迷宫之中,自己把自己也弄糊涂了。
2016-01-08 14:55
0